乌鲁木齐及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要聞 > 正文

防止“薅羊毛”和“套現” 讓消費券最大化發揮實效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時間:2020-08-17 17:43:35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提出,今年我國多省市向群眾發放消費券。領劵消費讓市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增加了購買力和消費欲,對提振國內消費市場大有裨益。

但記者采訪發現,一些地區消費券領取和使用程序煩瑣,個別地方還出現領取消費券后進行虛假交易、違規套現的情況,讓消費券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專家認為,消費券亟待加強發放和使用管理,多措并舉加快釋放消費潛力。

線上+線下,消費券你領了嗎?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國地方政府發放消費券主要采取線上發放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通過支付寶、微信、美團等渠道,消費者可以通過搶券、搖號和抽獎的方式獲取消費券。

拉薩市6月6日起分三個階段在全市范圍內免費發放3000萬元消費券。天津市于8月中下旬開始開展“泰生活·暢消費”泰劃算消費券發放活動,活動累計發放消費券金額將超過1000萬元,預計拉動消費超億元。武漢市從4月份起,通過多平臺累計投放價值5億元消費券。為期三個月的消費券發放完畢之際,武漢市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累計投放消費券數量超過4300萬張,拉動消費金額超過50億元。

記者采訪發現,消費券是一個“杠桿”,能夠形成較大乘數效應,可以撬動數倍的消費。來自支付寶的數據顯示,浙江、廣西、廣東、北京等省份的100多個城市選擇通過支付寶平臺發放消費券,平均每1元支付寶消費券直接拉動8元消費。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螞蟻金服研究院通過對杭州消費券的研究發現,和沒有消費券時的日常消費量對比,每1元消費券能帶動3.5元的新增消費。

記者發現,消費券受益商家中,9成以上是中小微企業。此外,發放消費券也在帶動著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回暖。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螞蟻金服研究院聯合課題組此前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地處西部地區的廣西,政府給予每1元錢的消費券補貼,能帶動5.3到7.7元的新增消費,效果甚至好于東部地區杭州的“3.5倍效應”。

個別領域存在“薅羊毛”“虛構消費”

消費券為提振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較大作用,但記者近期發現,部分地方由于發放不夠精準、“薅羊毛”和“虛構消費”等問題的存在,影響了消費券實際作用的發揮。

一些消費者反映,部分消費券發放不精準,存在“需要的領不到,領到的不消費”的問題。一些地方發放的消費券,面值過小、限制過多,很可能讓消費券成了部分人的專享福利,無法改善最需要消費券扶持的中低收入群體的生活狀況。

記者調查發現,少數人利用消費券套現。“消費券”推出后,少數人則動起了“套現”念頭。比如一張“滿90減30”的消費券,消費者向店家支付90元,并不購買任何商品,使用消費券立減30元,則只需實際支付60元,協商過的商家再向其支付90元,消費者就能成功套現30元,或是按照協商價格進行分成。

還有消費券“中介”在網絡上發帖“收購”消費券,再通過虛構消費的方式,與消費者分成套利。有的健身房以辦會員卡之名收取消費券,實則目的在于套取消費券補助金額。此外,有不法分子通過“黑號”批量搶領消費券,然后再低價售賣。

此外,“數字鴻溝”影響消費券作用發揮。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研究團隊指出,部分低收入、數字經濟參與程度低的人群參與領取數字消費券的意愿和成功率較低,因此信息不對稱以及缺乏移動支付經驗和知識可能會使消費券的作用打折扣。記者在中部一些地區走訪發現,部分老年人反映,消費券不會搶、搶不到,怨言較多。

西藏大學科研處處長圖登克珠表示,對于掌握技術的高收入者來說,消費券刺激消費作用沒有那么大,但對最需要消費券扶持的中低收入者來說,信息技術知識的缺乏會影響到消費券的領取和使用。

網絡信息安全企業奇安信集團副總裁徐鑒分析認為,雖然部分地區消費券看似額度小,但是如果量大,消費券仍有被薅的可能性,根源是因為有大量的黑號在市場流通,這與傳統的“羊毛黨”產業鏈機制差不多。如果出現大批量黑號搶券的情況,這就是發放平臺治理的問題。

多措并舉提振消費擴大內需

面對消費券發放和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專家建議,要加大對低收入等人群的定向扶持,確保消費券發放透明、公正、高效,同時以更大的力度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應對疫情影響促進經濟發展。

首先在領取環節要杜絕“假消費者”獲得消費券,專家建議進行實名認證,屏蔽手機非實名卡號段,讓真消費者去領券,形成真正的商品服務消費。同時,在使用環節要想辦法打破商家配合“假消費者”套現的合作關系,讓兩者之間監督制約。

著力讓消費券最大化發揮實效。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武漢市提出了明確要求。比如,在漢人員在使用“武漢消費券”時,需到對應種類已營業的實體商戶門店和經營場所消費并在線支付時才能使用,不得用于充值、預存等消費,核銷時不找零、不變現,禁止倒買倒賣。

發放消費券已成為“技術活”。福建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翔表示,從資金安全和發券效果兩方面考慮,政府在發放消費券過程中要審慎選擇發券平臺,從承受網絡流量洪峰的能力、風控能力、平臺覆蓋率、商業生態豐富性等多個角度進行多方位考慮,以確保資損最小化、效果最大化。

在發放消費券之外,中信建投證券消費券研究團隊認為,以日本、杭州早年的消費券發放情況看,消費券在發放短期內往往可以起到明顯的拉動消費作用,但其積累效果會隨時間逐漸減弱。因此,我國各地還應出臺更多措施加快市場消費恢復,提振市場消費信心。

“比如,要促進消費升級和服務業開放,賦予具備發展潛力的消費升級風口行業改革動力。以在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為例,市場化改革的閘門一旦放開,投資和消費的浪潮就會洶涌而至,這對于滿足老百姓美好生活需求,進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薄文廣說。

湖北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楊穎認為,為了加快市場消費恢復,提振市場消費信心,各級政府部門應該有所行動。例如,舉辦博覽會、文化旅游節,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加大對貧困地區農副產品采購力度等措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恢復生產-流通-消費的社會大生產循環,從供需兩端發力,積極培育消費市場。(記者翟永冠、梁建強、張璇、白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