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及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國內 > 正文

從“取長補短”到“短板拉長” 深圳用40年創造了一個奇跡

來源:第一財經 時間:2021-12-07 09:48:47

深圳是一座特別的城市,既沒有豐厚的資源稟賦,也沒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甚至面積狹小,卻在改革開放的40年里,從由一個邊陲農業縣,從制造業最低端的“三來一補”出發,“蝶變”成為全球知名的“中國硅谷”,誕生了一大批諸如寧德時代、華大基因、邁瑞醫療、柔宇科技、大疆、立訊精密等科創型企業。

“科創力量”的誕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天深圳成功的背后,是40年風雨兼程的不懈努力、是“深圳,你被誰拋棄的”時刻危機感、更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日,第一財經攜手微眾銀行共同推出的大型科創系列節目《科創源動力》首場《深圳:科技創新的“國家名片”》開播,中國商業文明研究發起人秦朔,深圳市原副市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管學院教授唐杰,深創投副總裁、深圳市中新賽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守宇,微眾銀行監事長萬軍共同做客深圳灣科技生態園,暢談深圳背后的“科創密碼”。

四位嘉賓認為,深圳“科創力量”之源,是這座年輕城市堅韌、勇于創新、拼搏的精神,是取長補短的姿態,市場經濟活力的持續迸發結合政府“有形之手”塑造頂層制度設計之下的雙向助推,更是各類金融資源的一路陪伴成長。

最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

深圳,可以說是和中國最年輕的城市,年輕人特有的拼搏、奮斗精神,也深入的刻在了這座城市的骨血里,空氣中彌漫著蓬勃的活力。

“深圳人口目前的均年齡只有33歲,在全國是均年齡最小的。”李守宇說。

一句“來了就是深圳人”吸引了全國的年輕人扎根與此,年輕人多的地方,往往會誕生各種新奇的想法與行動,凝聚成創新、創業的最初動力。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深圳全市累計共有商事主體368萬戶,企業232萬戶,1.86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如果按照深圳常住人口1756萬人,面積1997方公里計算,相當于每7.57個深圳人就擁有一家企業,每方公里就有9.31家高新技術企業,可以說是中國創業濃度最高、高新技術企業濃度最高的城市。

在唐杰看來,高濃度的創業氛圍背后,說明有人想創業、環境方便創業、創業的成功率也比較高;高密度的高新技術企業,說明高新技術來了、如何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如何持續的成為高新技術企業。

也正因為如此,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在深圳,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安、萬科、中興、華為、華僑城到騰訊、比亞迪、大疆、大族激光等世界知名企業,再到比亞迪、邁瑞醫療、柔宇科技、立訊精密等一批新銳企業橫空出世,突破“卡脖子”難題,創造“撒手锏”絕技。

不過,深圳的“科創之路”并不坦,經歷了多個轉型期,從1979—1990年代初以“三來一補”為代表的工業化奠定基礎;到1990年代初-2010年前后,模仿世界領先技術為代表的模仿新時代,產業鏈效率得以提升;2010年以后,深圳進入持續創新轉型時期,前期聚焦創新制造,走向知識創新引領。

如今的深圳,已形成了六大高新技術產業鏈,尤其是在5G、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的興盛,展現了深圳“硬核”科技城市的形象。

初步測算,2019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6277.98億元,同比增長10.08%,比2012年增加13346.16億元,是2012年產值的2倍。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從“取長補短”到“短板拉長”

創新離不開技術的支撐,技術的流動往往更容易被年輕人獲取、碰撞、連接。與其他城市的“高校、科研機構主導”不同,深圳創新最大的特點,就是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

在深圳,科技創新呈現出非常明顯的“6個90%”現象: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于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于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來源于龍頭企業。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牢牢確立,有效解決了科研與生產“兩張皮”的問題。為了獲取技術,深圳企業的第一步就是“走出去”。

“在全國這么多城市里,深圳和誰的經濟聯系最密切?是北京!”唐杰說,“北京是全球單一城市中科學發明、科學發現最多的,由此成為了深圳的技術來源,這也是源于早期深圳本都缺乏大學以及研究機構的支撐,深圳幾乎1/5的技術來自于北京”。

高新技術成果在深圳的企業得以轉化為產品,進入市場。

年來,為了扭轉“長于科研成果轉化,弱于基礎科研”的狀況,深圳更是推動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臺在本地落地。

“深圳鵬城實驗室,是中央批準成立的突破型、引領型、臺型一體化的網絡通信領域新型科研機構,但一開始是深圳自己率先探索,相當于‘自費改革’,做了3年就從300人到了1萬人,到特區成立40周年時,從自然生長進入到國家重點實驗室行列。”唐杰說。

目前,深圳已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3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個,基礎研究機構12家、諾獎實驗室11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46家,各類創新載體已達2693家。

先天資源匱乏的深圳,在后天成長的過程中為自己積累下了豐厚的技術創新稟賦。

金融活水助力“科創之都”

萬軍認為,技術創新稟賦的背后,一是頂層制度設計;二是金融資源的支撐。

“深圳,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營造了友好的營商環境,鼓勵創新、創造,國際上很多新的東西首先是通過深圳引進來,在深圳開始試驗,再成長壯大,向全國推廣;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圳的金融機構對創新的支持力度非常大。”萬軍說。

“深圳是典型的以市場經濟為主體配置資源的制度,同時,政府想要做事兒,不是干預企業,而是創造若干環境,讓企業更有創新的積極,這也是深圳高科技企業持續涌現的由來。”唐杰說。

金融支持是深圳科創企業成長的另一助推力,可以看到,深圳作為“科創之都”的同時,也是“金融之都”。

金融業發達也助力了科創產業的繁榮,在直接融資市場和間接融資市場,深圳通過銀行、證券、信托、產業扶持資金、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多種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科技金融體系,極大的增強了科創企業的金融獲得感。

“深圳的創投是全國密度最高的,到目前,深圳有將2500家創投基金管理人,管理創投資金1.5萬億,龐大的創投資金也給科創企業提供了資金支持。”李守宇說。

銀行,是間接融資的主體,也是大中型企業發展的有力支撐,但對于小微企業,尤其是資產風險相對更高的科創型小微企業卻覆蓋不足。而科創企業在孵化器、初創期,資金量需求巨大,而充沛的資金支持往往起到雪中送炭、事半功倍的作用。

“小企業剛開始成立的時候,資金需求非常旺盛的,這個時期,無論是傳統銀行抑或是風投,都很難介入,小企業的流動資金周轉只能依靠股東的原始資金投入,幾百萬可能三五個月就沒了,企業接下來如何活下去是一個難題。”萬軍說。

作為國內首家開業的民營銀行,微眾銀行于2014年12月即獲得由深圳銀監局頒發的金融許可證。7年來,微眾銀行始終致力于為普羅大眾、微小企業提供差異化、有特色、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

“微眾銀行的成立,其實是承擔著如何服務小微企業,服務普通大眾這些長尾人群和長尾企業的重要使命。所以,我們一開始就建立了‘科技立行、科技興行’的戰略,通過科技的手段來為這些小微企業服務。”萬軍說。

針對小微企業缺少抵押物、資金使用急的特點,微眾銀行于2017年首推線上無抵押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產品—微業貸,在幫助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題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20年3月,在沿襲微業貸的成功模式的基礎上,微眾銀行又研發出專門針對科創中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微眾銀行微業貸科創貸款。

相比微業貸,科創貸款及其一些專項計劃會更加靈活、高額,尤其是,微業貸科創貸款充分利用各地的貼息政策,與地方政府合作,在金融服務中融入“一鍵貼息”特色,減少科創型企業的“腳底成本”,在深圳地區,微眾銀行客戶享受科創委貼息后,貸款年化利率可低至1.62%。另外,微眾銀行還首創了“政銀擔”線上化、批量化擔保融資服務模式,構建了政府、銀行、擔保機構新型伙伴關系,更加便捷靈活的服務科創企業。

除了金融服務,微眾銀行也更加希望做小微企業成長陪伴者和見證者,利用自身的線上營銷資源優勢,助力小微企業發聲。今年11月,微眾銀行打造的“助力企業100%公益行動”就將深圳的科創企業客戶送上深圳機場大屏,通過視頻、攝影展等各種方式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數據顯示:微業貸科創貸款在深圳1.8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的服務覆蓋率超過35%,每3家國高企業就有1家申請過微眾銀行。

微眾銀行微業貸憑借產品力及創新力,收獲了深圳科創型企業的青睞。

向上生長的力量

深圳市正浩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EcoFlow正浩”)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專注于儲能產品研發、銷售的國家高新企業,

不過,在研發團隊建設、人才培養和產品研發更迭的過程中,EcoFlow正浩需要大量的資金,基于此,微眾銀行微業貸科創貸款產品為EcoFlow正浩提供了高質高效的金融服務,使得正浩能夠更加專注地投入到創新研發過程中去。

事實上,不僅僅是信貸支持,微眾銀行還通過探索創新“貸”+“投”聯動的服務模式,切實拓寬了科創型中小微企業的資金補充渠道,不僅為企業提供貸款支持,更是通過聯合眾多知名投資機構,打通了科創企業股權融資、債權融資、信貸融資等多個資金通道,幫助企業借助融資完成蛻變。

而微眾銀行本身,又何嘗不是一家根植于深圳的科創型銀行。

“微眾銀行的科技人員占比超過60%,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是一家典型的科創型銀行,事實上,我們不僅僅是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而且還是國內首家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商業銀行。”萬軍說。

不同于國內的銀行普遍采用IOE的技術體系,微眾銀行是國內第一家整體采用去IOE的分布式核心系統的銀行。

分布式架構極大降低了客戶服務成本,萬軍說:“我們單個賬戶的成本已經降到3元以下,是一般銀行1/10,正因為我們通過科技將成本壓縮到最低,所以才能有更多的空間服務普惠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小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從一張白紙到今天的科創綠洲,深圳帶給我們太多的驚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來自于政府、企業、社會以及各類金融服務機構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在這樣一個給予無數年輕人夢想的城市,一起生生不息,一起充滿希望地走向未來。”秦朔說。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圳迎來“雙區”驅動、“雙區”疊加的黃金發展期,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的大背景下,深圳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特區新貢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