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及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文娛 > 正文

“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國博開展 探尋最早定居村落遺跡

來源:光明網 時間:2021-11-23 09:46:51

今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也是紀念上山文化命名15周年。11月21日,“稻·源·啟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暨“萬年浙江與中華文明”學術座談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當天,“稻·源·啟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開展。

10月18日,以浙江浦江上山遺址為命名地的“上山文化”考古發現成果,在“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走進“稻·源·啟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展廳,可以看到我國年代最早的炭化稻米、最早的彩陶及最早的定居村落遺跡。

座談會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在致辭中指出,上山文化的保護、研究及宣傳,對更好地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及成就,展現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并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博物館歷來高度重視考古發掘和研究闡釋工作,此次聯合主辦“稻·源·啟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就是要全面揭示以上山文化為代表的東亞稻作文化的社會生產與生活情況,生動闡釋中華民族為稻作農業作出的重大貢獻。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劉玉珠表示,上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節點,應將上山遺址、河姆渡遺址、井頭山遺址、田螺山遺址等作為深化中華文明探源研究的重要內容,持續開展上山遺址的發掘、整理、研究、展示工作,堅持保護和利用并重,更好展示、宣傳上山文化的意義,努力服務社會。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楊建武表示,浙江將上山文化的研究和保護利用作為“文化浙江”建設的重點,確立申報世界遺產的目標。浦江縣委書記俞佩芬代表上山文化遺址聯盟介紹了相關工作規劃思路。

上山文化有何特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上山文化發現者蔣樂平介紹,相較于長江中游同樣顯露若干稻米信息的早期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上山文化有三個顯著不同的特點:第一,上山稻作包括栽培、收割、脫粒加工和食用的系列內容,一種嶄新的農耕行為體系已經初步形成;第二,走出洞穴,占領、定居于新石器時代活動中心的曠野地帶;第三,上山稻作是一種沒有中斷并出現穩定進步的文化現象,隨著上山文化的發展而傳播。

會上,國內外知名考古學者認為,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農業起源地,上山人是最早生產水稻的先民。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早彩陶,也是中國彩陶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相關研究發現,在上山文化早期,上山文化的夾炭紅陶就與其他地區的陶器存在差別,具備器形復雜多樣等特征。

據了解,上山文化2000年首先在浙江浦江上山遺址發現。2006年11月, “上山文化”正式命名,成為目前所發現的浙江乃至我國東南地區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至今已在浦江、嵊州、龍游、金華、永康、義烏、蘭溪等地發現“上山文化”遺址20處。相較于河姆渡文化及跨湖橋文化,此處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群分別早了3000年及2000年,將浙江地區的文明史推進到一萬年前。

“經過20年發掘與研究,上山文化已明確了兩個‘世界第一’,稻作農業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我國考古學界泰斗級人物、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嚴文明向在此次座談會發來賀信,信中提到,浙江省推動上山文化在國家博物館開展十分有意義,有利于向全社會展示稻作文明對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有利于加深世界對中國悠久歷史的認知和理解。

(記者 孔繁鑫)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