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及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新聞 > 正文

商業車險“漲價”真相:保費未變 部分地區返點驟降

來源:證券時報 時間:2018-08-21 16:20:20

被不少人解讀為“8月起商業車險漲價”悄然降臨。然而,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這場“漲價”中,沒有任何公司的報價增加,但車主到手的“實惠”卻明顯減少。

為何會出現這種隱形漲價?手續費返點減少,背后的利益將會如何重新劃分?

日前,證券時報記者對商業車險“漲價”真相展開調查,探索商業車險手續費“報行合一”新規和手續費自律后,將如何影響全國2億多輛汽車車主的選擇以及規模約7000億元的車險市場。

“返點”少了

“8月份到10月份,商業車險到期的車主抓緊聯系保險公司續保,時間緊迫。抓住最后高優惠的幾天,提前續保。”7月底以來,不少車主從多個渠道收到類似催促續保車險的消息。

“從報價上看,8月和7月沒有變化。”商業車險即將到期的車主楊磊對證券時報記者說,今年7月他在平安咨詢過一次報價,與8月份新規出臺后的新報價一樣,難道車主收到信息,是代理人為了搶客戶編出來的嗎?

雖然商業車險報價系統沒有調價,但實際操作中的變化不小。深圳車主王女士去年車險保費6000元,營銷員給的各種返利加起來有1750元,但今年營銷員沒有再提返利這件事,她找了多家公司報價,情況差不多。在她看來,這也算一種“隱形漲價”。

和王女士相似,不少8月份續保車險的車主發現,電影票、糧油卡、購物卡以及免費的保養、洗車等熟悉的返點措施都沒有了。

所謂返點,就是為了爭奪車主客戶,銷售渠道和代理人將手續費的一部分返給車主。車險業手續費“返點”歷史源遠流長,作為車險利益鏈條中的關鍵部分,返點將保險公司、銷售渠道和車主系在了一起。

以深圳地區為例,證券時報記者從一家大型保險公司深圳代理人處了解到,8月之前公司給該區域商業車險的手續費最多可以達到30%,其中代理人傭金15%,其他營銷費用15%。有的代理人為了搶奪客戶,不僅將15%的營銷費用返給客戶,甚至“零傭金”開戰,以至于客戶最高可以獲得合計達保費30%的各種返點。

然而,8月以來,該公司在深圳片區的舊車商業險手續費上限調整為20%,比之前30%的蛋糕大大縮小。在利益分配上,15%的傭金政策未變,其他營銷費用則從15%直接砍到了5%,導致車主們可以獲得“返點”空間大大縮小,以至于認為“車險漲價了”。

此前返點越高的城市,車主就越能感受到返點減少帶來的實際支出增加。過去,在山東、河北等地一些城市,商業車險的手續費率最多可以達到60%——在個別地區甚至可以達到70%,因此切分給車主的返點也相當可觀。有的地方不到3000元的商業車險,可以拿到1000元油卡或現金返點。

“返點”已有上限

8月份以來,車險“報行合一”的嚴格實施,是車主獲得返點變少的直接原因。

今年6月底銀保監會辦公廳下發《關于商業車險費率監管有關要求的通知》,要求各財產保險公司報送手續費的取值范圍和使用規則,且實際執行的手續費率要與上報給監管部門的一致,即嚴格執行“報行合一”。根據通知,各財產保險公司要重新報送商業車險產品審批材料,原有商業車險產品最遲可銷售至2018年9月30日。

7月以來,大型保險公司呼吁行業實施手續費自律,借機重新約定了新的較低手續費率,并從8月1日起逐步實行。一位中小財險公司中層管理者對證券時報記者說,其實“報行合一”多年前就已實行了,這次監管政策的重點是手續費細分指標要求更多了。其中,手續費包括險企向保險中介機構和個人代理人(營銷員)支付的所有費用,包括手續費、服務費、推廣費、薪酬、績效、獎金、傭金等。同時,要求險企上報的內容須有總精算師和車險負責人簽字,通過責任到人,加強“報行合一”的約束效果。

手續費上限設定導致保險中介機構和個人代理人(營銷員、營銷員)從保險公司獲得的總費用減少。一家中型財險公司河北分公司一線營銷員王朝對記者稱,大家都知道8月1號以后手續費會降低,所以之前一個月把能續簽的都簽好了。

隨著車險手續費自律和“報行合一”共同實施,車險手續費率直線下滑。記者獲得的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在某地執行的車險傭金表顯示,過去新車保費的手續費率最高52%、舊車續保最高44%,而自8月份以來,新車險手續費率降為30%,舊車續保車險費率僅為23%,降幅近50%。

另一份行業手續費標準方案顯示,各保險公司手續費上限按照公司情況共分為七檔,其中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等大公司為一檔,三大家之外的其他公司手續費上限分為六檔。第一檔大公司商業車險手續費上限原則上定為舊車20%、新車25%?;诓煌驹讷@客能力方面存在差異的客觀情況,允許中小公司適當上浮手續費上限標準,舊車手續費上限區間在21%~28%,新車手續費上限區間在26%至30%。

定價高度雷同

8月20日,證券時報記者用一輛車齡5年的豐田卡羅拉在深圳平安財險、太平財險、太平洋財險、人保財險四家公司進行報價,商業車險內容均包含第三者責任險、車損險、車上人員責任險和不計免賠。四家公司給出的報價分別是2478元、2465元、2478元、2511元,最高價和最低價差距僅46元,其中還有兩家公司報價完全一樣。

第三者責任險和車損險是商業車險里最重要的兩大險種,四家公司對三者責任險和車損險的定價達到了驚人一致:四家公司對三者責任險的報價均為545.08元保費對應50萬元保額;車損險的報價略有差距,平安財險和人保財險對車損險的報價均為505.13元保費,均對應5.47萬元保額;而太平財險、太平洋財險的報價為505.13元保費對應的保額僅相差1000元。

車險定價到底是怎樣形成的,為何不同公司能報出如此雷同的車險價格?這需要看影響車險的定價因子。目前,商業車險保費主要看兩大因子:第一看基準保費,另一個看費率調整系數?;鶞时YM由基準純風險保費和附加費用率決定,純風險保費根據損失概率確定,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統一制定保費表,無法改動;附加費用率由保險公司報備,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保險公司多設置在35%的行業下限附近,差異也不明顯。

費率調整系數是保費差異的主要來源。費率調整系數由“無賠款優待系數(即NCD系數,與出險次數相關)、自主核保系數(保險公司個性指標,可包含年齡、性別、行駛區域等因子)、自主渠道系數(在不同銷售渠道采用不同的定價策略)”三個系數相乘所得。

NCD系數根據投保車輛三年出險情況確定,不出險則折扣高,出險次數多則折扣低。各地區均使用全行業統一的NCD方案,北京、廈門地區在全國NCD方案基礎上,在兩端進行了適當延伸。

自主核保和自主渠道兩個系數由公司根據賠付成本和渠道成本測算確定,是反映保險公司個體差異的兩個因子。經過三輪漸進式的商業車險費改后,目前我國各地區對應六套不同系數區間,在0.65~1.15之間,另有廣西、陜西、青海三地自擬自主系數。

以陜西地區的“北京現代BH7141MY 舒適型”為例,如果某保險公司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均定為最低的0.65,該車3年未出險,NCD系數為0.6,則該車商業保險保費折扣系數為0.65*0.65*0.6=0.2535,車損險保費為1320元*0.2535=334.62元。但是,如果該車主上年發生了一次賠款,NCD系數則由0.6變為1,車損險保費上升到557.7元。

監管部門對保險公司自主系數的浮動區間逐漸放開,本意為鼓勵車險差異化,減少過去因為統一費率下產品同質化、大打價格戰的混亂局面。然而,現實中,價格仍然是影響客戶決策最重要的因素。在車險競爭激烈、賠付率高的上海、北京等地,很多保險公司將自主系數“一降到底”,在報價中,直接打到行業設定的下限值。只有在車險競爭不那么激烈、賠付率低的地方,自主系數還有一定下探空間。

“賣車險,原本是可以賺錢的,后來做的人多了,也就不賺錢了,慢慢地變成為人民服務了。”——在車險營銷員的朋友圈中,最近開始流行這樣的自嘲。車險營銷員王朝表示,“報行合一”后他的壓力很大,隨時擔心有人打破規矩又抬高給客戶的返利,“這樣就沒法玩兒了。”

惡性競爭屢禁不絕

在兵家必爭之地的車險市場,各種奇怪狀況屢見不鮮。例如,車主客戶交給保險公司的保費,卻可以通過中介渠道和代理人私下返回一部分;保險公司一邊虧損一邊違規返現;這邊違規支出銷售費用,那邊編制虛假報表應對監管。

手續費本身是險企向保險中介機構和個人代理人(營銷員)支出的正常費用,但高達50%,甚至70%的手續費支出帶來的惡性競爭則令市場各方都叫苦連連。這種灰色違規地帶的存在,既不利于車主獲得更市場化的價格和優質服務,也蠶食了保險公司的正常經營利益,影響車險經營環境。

在車主層面,在近年車險費率改革下,車險保費整體下降,好車主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改革紅利。但只要有返點存在,費率改革帶來的降價效果就會打折扣。

今年初召開的2018年全國財產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監管層特別提及,車險市場以高費用為手段開展惡性競爭的問題尤為突出,個別公司把賠付率下降帶來的改革紅利異化為競爭的本錢,導致車險費用居高不下。

在保險公司層面,手續費競爭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目前,漸進式的商車險費率改革雖已進行了三輪,定價權逐步交給市場,但險企仍未徹底實現差異化市場定位和定價。賠付率的下降反而使得保險公司采取“費用戰”爭搶市場的騰挪空間更大。

從短期看,取消手續費返點對于客戶來說相當于變相漲價,但從長期看,以手續費返點為代表的“費用戰”怪象,不利于財險行業和財險市場的健康穩健發展,反而會削弱保險公司創新動力和償付能力,有可能引發保險公司拖賠、惜賠、無理拒賠等行為,最終侵害消費者利益。2017年中小財險公司雖然業績表現各不相同,但普遍存在車險業務承保虧損問題。

此次監管嚴格執行手續費“報行合一”和行業實行手續費自律,或意在解決中間銷售渠道過度擠占行業利潤的不正常情況,改善行業打價格戰的歷史問題。但在不少保險公司人士看來,卡住“手續費”可以短期遏制財險公司的惡性競爭沖動,但并非長久之計。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大多數沒有建立核心競爭力的財險公司來說,以“手續費”作為手段搶占市場的沖動依然存在。多次手續費自律經驗證明,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內在驅動力,手續費競爭仍然有再抬頭風險。最終,或許還需通過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來實現優勝劣汰,并推動市場回歸良性競爭。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