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3日,于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在比原定計劃“加時”一天后,終于在各種意猶未盡中落幕。
在近兩周的會談中,雖然各方對于1.5攝氏度的控溫目標依舊在博弈,但從五年前的法國巴黎到如今的英國格拉斯哥,一個顯著的變化,便是五年間氣候科技(ClimateTech)領域的融資在此間蓬勃發展。
此前,倫敦發展促進署(L&P)聯合Dealroom發布的最新調查《5年征程:自“巴黎協定”后的全球氣候科技投資趨勢》報告(下稱“報告”)顯示,過去五年來,全球對氣候技術類公司的投資額猛增。以2021年為例,報告顯示,全球投入氣候科技領域的資金為323億美元,幾乎是五年前的五倍,2016年時的規模為66億美元。
“通過可持續投融資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當下資本市場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報告寫道。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家在解析這股投資潮時也強調,在氣候技術領域的投資絕非“曇花一現”。
5年來全球氣候科技領域投資變化(來源:倫敦發展促進署報告)
氣候技術融資青睞這些領域
所謂“氣候科技”,是指以削減溫室氣體排放或應對氣候變化為目標的技術創新。
倫敦發展促進署CEO思瓊(LauraCitron)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過去五年,氣候技術方面的融資增長主要是由于在該領域研發的初創公司以及其他公司數量顯著增長所驅動,“這部分的創新創業潮主要由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等可持續發展的消費需求所帶動。”
思瓊還強調,除了公司自身的因素外,越來越多的風投如今也愿意關注支持影響力驅動型的公司。“2021年,我們看到提供專門的氣候技術基金的風險投資公司數量增加,尤其在倫敦,這種趨勢尤為明顯。”她說道,“此前,倫敦已承諾將在2050年左右達成‘零碳城市’的目標,目前倫敦已發展成全球最重要的氣候技術中心之一。”思瓊舉例道,過去兩年,總部位于倫敦的風投公司募集了歐洲內部超過一半的用于氣候技術領域開發的資金。
當然,思瓊還認為,這股投資潮的興起也與目前國際社會對環保、氣候變化領域的關注密不可分,“氣候問題是未來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COP等重要的氣候議題的召開在某種程度上起著極大的動員作用。”
在此次格拉斯哥氣候會議上,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也表示,近500家掌握全球40%金融資產的金融機構已就助力全球減碳達成一致,這就意味著將有130萬億美元的資金進入氣候技術領域,以應對氣候變化。此外,英國也承諾投入1.36億美元,助力發展中國家獲得氣候融資,并以幫助增發“綠色債券”等方式,為氣候友好型項目融資。
那么,五年來,哪些領域成為了氣候技術投資的“寵兒”?思瓊告訴第一財經,據她的觀察,交通和能源領域在過去五年間推動了氣候技術領域的投資。她以2021年全球的數據為例,這兩個領域的融資占全球氣候技術投資總額的78%。“這種趨勢其實也反映在目前倫敦這一產業的發展,60%的資本進入了能源公司,除此之外,包括企業軟件、循環經濟和食品領域的初創公司也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她說道,“總體來說,在倫敦氣候技術領域的多個子產業創新公司數量都在增長,當下熱門的企業還包括都市農場CratetoPlate、氣候風險平臺Cervest、循環經濟平臺區塊鏈技術公司Circulor等。”
源源不斷的資本涌入,也帶來氣候技術類初創企業的蓬勃發展。前述報告的數據顯示,自《巴黎協定》以來,全球新創建技術類初創公司共416家,尤其多聚集在美國的灣區、洛杉磯,中國的上海、北京、杭州以及歐洲的倫敦這些當下全球最重要的氣候技術創新重鎮。
在歐洲,倫敦目前擁有18家專注氣候科技產業的風投公司,數量為歐洲之首。思瓊認為,倫敦擁有紐約的“金融”、硅谷的“科技”和華盛頓的“決策”優勢,所有的這些資源都在乘坐地鐵15分鐘的路程之內可以獲取,并且對于初創公司來說,這里容易接觸到投資機構、世界一流的大學、科研機構以及人才。“目前,倫敦已構建起一個有利于氣候技術公司發展、成長、擴張的生態系統,致力于為解決全球氣候挑戰貢獻力量。”她說道。
歐洲領投、亞洲潛力巨大
Dealroom的影響力專家雷諾帝(MatteoRenoldi)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未來專注于氣候技術領域的投資并非只是“曇花一現”,“我們預計,由于人們對于氣候危機的認識和關注度的提高,專攻于發展氣候技術的資金不斷增加,氣候技術產業在未來將持續增長。”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的首席執行官芬克(LarryFink)此前也表示,相信未來更多的獨角獸公司(市值超過10億美元)將誕生自綠色氫能源、綠色農業、綠色鋼鐵、綠色水泥等行業,而不再僅僅是搜索引擎或傳媒產業。
雷諾帝以歐洲為例,當前歐洲正遭遇能源短缺,一旦政府無法及時出臺措施,歐洲可能會面臨史無前例的寒冬。“(歐洲)能源短缺引發更多關于歐洲能源政策方面的辯論、歐洲如何在能源生產方面更加自主和彈性,以及如何實現這一過渡等議題的持續性對話。許多人主張應該增加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使用。”他說道。
在前述報告中,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2021年截至目前歐洲對氣候技術投融資的金額已達到80億美元的規模,相比去年的48億美元幾乎翻了一番,是五年前的7倍,占今年全球氣候領域融資總規模的三成;以美國和加拿大為主的北美地區的氣候投融資總額則已從2016年的29億美元躍升至170億美元,相應地增長了5倍多;亞洲地區投融資總額從2016年的25億美元增長至41億美元,增幅在三大區域中最慢。
5年來全球氣候科技投資地區的變化(來源:倫敦發展促進署報告)
對此,雷諾帝認為,事實上,與北美和歐洲相比,在亞洲的氣候融資有自己的特點,比如一些儲能/電動汽車領域的大型氣候技術公司就吸引了規模龐大的資金,因此亞洲的氣候技術投資集中于幾個大公司,“而在其他地區,那些氣候技術領域的潛在‘獨角獸’和未來新星的融資渠道要更多一些。”
雷諾帝認為,亞洲在氣候技術方面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除了能源和電動汽車,比如專注代蛋白(alternativeprotein)領域的公司僅在亞洲地區就面對著一個擁有數十億客戶的巨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