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年3月初,東風系開啟的大規模政企補貼,多家汽車品牌緊隨其后紛紛下場開啟價格戰。整個3月終端市場被持續降價所籠罩,而需求也在一次次的降價中被推遲,消費者觀望情緒嚴重。
不少人猜測,這一切與今年7月份即將實施的國六B排放標準有著密切的關系。據數據顯示,市場中大概還有200萬臺國六a非RDE車型未被市場消化,這些車型一定要在7月之前完成上牌工作。
不過近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在2023汽車流通行業藍皮書論壇上表示:延長“國六A”車型銷售期的相關政策或將于近期公布。國六B切換,國六A車型銷售期延長,很快就會有相關文件出來,靴子即將落地。
這也意味著,車企們不用著急忙慌“割肉”清庫存了。雖然延長多久還不得而知,但對那些深陷降價潮和急需清庫存的車企來說簡直就是喜從天降,這一個緩沖期十分必要,同時對整個汽車市場的發展有正向的推動作用。為什么這么說?
一方面,如今的社會對于燃油車其實是不太友好的。像限購城市需要搖號、高額的購置稅等,都是目前燃油車所面臨的困境。而新能源汽車,本身就帶有的“特權”,如不用交購置稅、不用交養路費、甚至不限行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對燃油車構成了威脅。
如今延遲國六b的切換,加上最近關于取消綠牌的動靜,可以看出政府是想逐漸讓新能源車和燃油車二者“平權”。
另一方面,汽車市場的發展要的是一種穩定的發展,穩定比一切都重要。降價對品牌、市場穩定性以及老車主的利益都是一種打擊,就譬如說3月份的這一波降價,盡管提升了消費者對車市的關注度,但到店的流量難以轉化成實際的銷量,消費者觀望情緒。
今年前兩個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311.2萬輛和312.1萬輛,同比下降14%和15.2%。燃油車同比下降更多,分別達到22.8%和24.1%。
最關鍵的是,除了極個別廠商掌握全產業鏈資源,大部分汽車廠商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整個汽車市場儼然成為了一個紅海市場。制造毛利潤早已跌破20%,刨除經銷商部分,純利潤甚至跌破10%。大多數廠家都是通過薄利多銷的方式來保持持續發展。
目前,整個汽車市場處于“混亂狀態”,需要有政策上的調控,讓汽車市場和消費者們都冷靜下來,重回發展的正軌。因此說,延遲國六a穩住燃油車市場,給大家一個緩沖期,或許是一個好的選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