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及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旅游 > 特惠 > 正文

數字+文創 良渚文化發展正青春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2020-06-04 13:43:51

跨越千年的良渚文化,高速發展的數字經濟,吸引了一批創業者來到良渚數字文化社區。他們在這里工作,跨界交流、碰撞靈感,把良渚之美引入現代生活,打開文化產業的更多空間;他們在這里生活,計劃建成的科技設施、休閑街區,將勾勒出更多樂見樂享的生活圖景。

“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這一安排部署,引發了高度關注和廣泛共鳴。以5G、大數據等技術為支撐,不少文化行業抓住數字化機遇,正在加快形成發展新動能。

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良渚數字文化社區的“云開園”,讓這個數字經濟加文創產業的“新物種”走到了我們面前。

首批入駐社區的,包括淘寶直播綜合體、網易傳媒數娛創新基地、創夢天地華東總部等30多個項目,以及中國創新設計大數據杭州中心、浙江省設計智能與數字創意研究重點實驗室等公共服務平臺。來這里創業的年輕群體,不僅是因“數字+文化”的創新活力而聚集,更是被良渚文化的獨特魅力所吸引。

現代表達+傳統元素

去年7月,位于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如何更好推動良渚文化走向世界?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表示,要做好“深化、聯動、激活、互鑒”。

良渚數字文化社區正是在“激活”上下功夫,把良渚文化作為一個文創大IP,將歷史文化遺產素材融入動漫游戲、創意設計、數字傳媒、廣播影視、工藝美術、文化娛樂等產業,彰顯時代特征、創新活力,讓古老和現代在此相遇、碰撞、融匯。

來到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感受“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之余,園內那座茅草尖頂的“原創生活館”文創空間,也不容錯過。良渚文化穿透時間的震撼力、獨特的精神氣質賦予了設計師們創新的靈感,玉琮、玉鳥、刻畫符號等搖身一變,融入各類文創產品。

像良渚玉器上最經典的神人獸面紋,經由設計師巧思妙想,設計出涂鴉版的“神徽”,與掛鐘、鼠標墊、遮陽傘、拉桿箱等日常用品相結合,很受年輕人歡迎。設計開發這些文創產品的杭州硬腦創意科技有限公司,是良渚數字文化社區的“居民”之一。硬腦科技總經理蘇煥說,他們在神人獸面紋的基礎上結合涂鴉、動漫及現代插畫等表現形式,既傳承悠久文化,又不失時尚韻味,讓更年輕、充滿生命力的良渚走進百姓生活。

“越是傳統的文化元素,越要用創新激發其活力。”蘇煥說,最近公司正加緊制作動畫電影《良渚傳奇》,用手繪動畫的形式講述良渚故事,里面的良渚古城、水利系統和各種器物,都有考古依據作支撐,用藝術想象再現五千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場景和文化風貌,讓觀眾在動畫中與良渚文化親密接觸。

“在社區里,我們能與其他文創、考古工作者跨界交流,碰撞出好點子。”+星影業負責人白宇說,借助電影視覺特效制作的技術優勢,公司希望今后能通過數字化手段,“虛擬+現實”地重現良渚古城風貌。

注重傳統元素的現代表達,發現良渚之美,傳承歷史文化,這是良渚數字文化社區許多企業和項目共同的追求,他們希望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群體關注良渚、走近良渚、愛上良渚。

數字技術+人文內涵

杭州作為擁有西湖、大運河和良渚古城遺址3張世界遺產“金名片”的歷史文化名城,如何處理好文化遺產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是道必答題。

為了讓良渚古城遺址保護與當地發展共進,杭州探索大遺址保護補償機制。近年來,良渚新城在每年的土地出讓收入中,拿出不少于總額的10%來反哺遺址保護。遺產區內、外實施不同保護發展策略:遺產區內,緊扣遺址文化內涵和核心價值,對歷史環境和自然生態進行修復凈化;遺產區外,注重良渚文化基因的傳承導入,發展文旅產業。

杭州也是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創新活力之城,數字經濟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余杭區有未來科技城、阿里巴巴總部兩個國家級的雙創示范基地,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等高層次基礎創新載體也在這里落戶。

有這樣的基礎,“數字+文化”的發展方向水到渠成。良渚新城將依托文化資源,做大做強文化創意產業,推動“互聯網+工業設計+制造”的多元化融合發展模式。“從去年9月開始籌劃數字文化社區建設,主要‘盯’著游戲、影視、動漫等數字文化產業頭部企業和優質項目,疫情防控中,‘云招商’也在加速。”余杭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良渚新城黨工委書記曾宏說,良渚數字文化社區瞄準了“中國數字文化創意產業新高地,數字文化未來社區的中國樣板”這個目標。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首次將數字創意產業納入國家五大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相交融,數字技術為文化的發展打開了一個全新空間,促進產生文化新樣式、新產品、新服務,而文化則反過來要求科技深入理解與發掘人文內涵和藝術想象力。”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說,利用已有的科研與藝術成果、大數據資源等,集成世界各地的技術元素、藝術元素、文化元素和商業模式,整合形成創新產業鏈,這應是良渚數字文化社區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努力目標。

創新創業+生活場景

和國內一些數字文化產業園區不同,良渚數字文化社區沒有以“小鎮”“村”“谷”等命名,而是引入“未來社區”的理念。曾宏介紹:“這里想做到‘三生’融合,以生態為紐帶,生產與生活為兩端。”

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正“青春”,其創業從業者也有年輕化的群體特征。良渚數字文化社區為創業人才“畫像”:他們大多是90后,甚至95后,高學歷、輕資產,對產業生態、環境生態同樣注重,希望創業所在地能提供技術支撐等公共服務,提供社群社交機會。

站在創業者的角度,良渚數字文化社區提出,讓工作、生活和娛樂在社區中融為一體,“這里既是你工作的地方,也是你理想的生活街區、茶余飯后散步的大公園”,增加創業者對社區的“黏性”。

良渚新城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江旻說,產業聯盟、人工智能平臺、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創業企業可以共享;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還可以借項目、借團隊、借專利,知識產權、訂單、人才等資源都能互聯共享。針對數字文化企業特點和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特性,還推出“數字文化良渚十條”,涉及孵化器創建、海內外人才項目、知識產權申請與保護、高層次人才認定及生活保障等方面,為數字文化產業人才提供政策扶持。

今后,社區將陸續采用面部采集智能登記、汽車智能識別、停車無感支付等“黑科技”,還將建成“數字文化潮生活街區”、濱河生態景觀廊道等文化休閑配套設施,為在這里從事數字文化產業的年輕人,提供更多他們樂見樂享的生活場景。(本報記者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