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及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熱點 > 正文

2021年互聯網健康險趨勢分析:規范化發展將是主基調 持續增強健康險獲得感

來源:中國網財經 時間:2021-01-21 14:14:37

2020年對健康險行業是承上啟下的一年,十三五期間國內健康險呈現快速發展勢頭,全年保費收入預計超過8000億元,較2016年的4042.5億元實現了翻番,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0%,互聯網健康險增長速度更是遠超行業平均增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保險行業產生重要影響,不僅僅是激發了國民的健康保障意識,主動咨詢和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人顯著增加,更讓全行業對于保險線上化的緊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互聯網行業與保險行業的不斷融合,加速了保險業的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進程,互聯網行業以用戶為中心的運營思維,不斷擴展保障范圍,針對老年群體、慢病群體、高風險職業群體的健康險產品不斷出現,用戶購買商業健康險產品變得更加便捷,理賠也更加快速。

從2020年互聯網健康險的發展來看,前三季度健康險同比增速17.42%,雖然整體增速較前幾年可能會出現減緩,但仍然是整個保險行業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2020年初,銀保監會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商業健康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這意味著商業健康險行業需要保持20%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這對于互聯網健康險是長期利好。

2021年互聯網健康險將會呈現哪些發展趨勢?水滴保險研究院認為,以下八個方面值得行業關注:

一、規范化發展將是主基調

從2015年開始,互聯網健康險進入快速發展期,規模保費由2015年的10.3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236億元,四年間增長了近23倍,2020年預計將突破300億元。互聯網健康險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

2020年末到2021年初,銀保監會密集出臺了多項與互聯網健康險相關的監管措施。隨著監管趨嚴,互聯網健康險短期內的增速可能有所放緩,但從長期來看更有利于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在互聯網上購買保險的主要人群是85后、90后,他們更愿意通過互聯網進行各種消費。與傳統的保險銷售渠道相比,互聯網覆蓋面更廣,購買更加便捷,但由于互聯網健康險業務快速增長,產品偏向于小額化、碎片化,消費投訴也在持續上升。

規范互聯網健康險業務,有助于降低糾紛發生的概率,不僅是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也讓經營互聯網健康險業務的保險機構更加良性的發展,對于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重塑保險業形象都有積極意義。

二、持續增強健康險獲得感

“十三五”期間,我國健康保險新增保單件數超過了16億張,保額近300萬億元,健康保險賠付量達到2.5億人次。

健康險最主要的獲得感來自賠付。目前,絕大多數的費用報銷型醫療險都設置了免賠額,購買重疾險的消費者只有在罹患重大疾病時才能夠申請理賠,因此健康險消費者平時很難感受到服務和保障。

要增強健康險的獲得感,一方面是產品供給,通過0免賠醫療險、門急診醫療險這些產品提高賠付的概率和頻次;另一方面,將健康險與健康管理、健康咨詢、購買藥品等高頻服務結合起來,為用戶提供更多附加服務。

目前互聯網健康險平臺在售的0免賠醫療險,每年保費大概是百萬醫療險(1萬免賠額)保費的3倍左右,以有社保的36-40歲投保人為例,每年保費1500元左右,月交的話每月需要100多元,中等收入人群完全負擔得起。

2019年我國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居民的保險保障意識大幅提升,在這些因素作用下,加上互聯網健康險的產品供給不斷豐富,覆蓋面將進一步擴大,消費者的獲得感持續提升。

三、減輕居民實際醫療負擔

健康險是補充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的有效手段。2020年,我國基本醫保參保人數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隨著覆蓋面的提升,醫保支出的壓力逐步增加。

2019年,我國衛生總費用超過6.5萬億元,個人衛生支出18489.5億元,占28.4%,健康險賠付支出2351億元,占比3.6%,顯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互聯網渠道銷售的商業健康險,費用報銷型醫療險是主力險種。為了將保費降下來的同時降低賠付風險,很多健康險產品能夠報銷的醫療費用支出是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

對此,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鼓勵引導保險公司在商業健康保險保障范圍設計上,盡量把目錄外合理的醫療費用納入商業健康保險的保障責任范圍,降低人民群眾的實際醫療負擔。

四、短期醫療險競爭更激烈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報告顯示,2019年互聯網健康險累計實現規模保費236億元,同比增長92%。其中,費用報銷型醫療險依然是主力險種,2019年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44.7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126%,占互聯網健康險總規模保費的61.3%。

費用報銷型醫療險大多是一年期的短期醫療險,這樣的產品降低了商業醫療險的投保門檻,推動了保險意識的普及,從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中端醫療險的市場。

但是,短期醫療險也有局限性。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指出,短期健康險容易給投保人形成不正確的健康保障消費觀念,雖然保費低廉,保額很高,但實際上能夠理賠支付的金額比較少,而且還存在價格戰的問題。

進入2021年后,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經營短期健康險的保險公司規范產品續保、加大信息披露力度、規范銷售行為、規范核保理賠。

短期健康險未來的競爭將更為激烈,能夠促使保險公司進一步擴大保障范圍,提高保障力度,發揮條款更加靈活的優勢,關注老年人群、非標準健康人群的保障需求。

五、長期醫療險發展將加速

2020年4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長期醫療保險產品費率調整有關問題的通知》,鼓勵保險公司為消費者提供保障期限較長、保障責任更加充分的醫療保險產品。

2020年下半年以來,多家保險公司陸續推出保障期限10年、15年到20年的長期醫療險,雖然保費要高于短期醫療險,但由于保證續保,不少消費者更愿意選擇長期穩定的保障。

2021年,長期醫療險產品的供給將進一步增加,各家互聯網健康險平臺也會投入更多資源去推廣和銷售長期醫療險,長期醫療險發展將加速,規模保費占比將會提升。

但是,長期醫療險要取代短期醫療險,成為互聯網健康險市場的主力,預計還需要三至五年時間,首先是互聯網用戶對于保險的消費觀念要轉變過來,愿意為更長期穩定的保障支付更多保費,其次是短期醫療險的產品供給并不會減少,因為財險公司無法經營長期醫療險,又不可能放棄短期醫療險業務。

六、重疾險將成為創新重點

2019年,健康保險保費收入7066億元,其中重疾險保費收入4107億元,占比達58%。但是在互聯網健康險市場,重疾險的規模保費收入54.4億元,占比只有23%,這表明互聯網重疾險仍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近幾年,通過互聯網平臺購買重疾險的消費者越來越多。2020年受疫情影響,保險代理人的線下展業受到沖擊,保險公司紛紛轉向互聯網,通過自營平臺或第三方中介平臺銷售重疾險。

備受行業矚目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2020年修訂版)》將于今年2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次修訂是全行業重疾險主要疾病定義自2007年統一以來,首次進行的重要變革。

新規中最大的變化是規定病種的調整,將原有25種重疾定義完善擴展為28種重度疾病和3種輕度疾病,并適度擴展保障范圍。同時,新規對保障范圍內疾病的定義、理賠標準都做了更加清晰的規定。

新規實施之后,重疾險產品的整體質量將得到明顯提升,同時給保險公司提供了很多創新空間?;ヂ摼W平臺能夠及時反饋用戶的需求,幫助保險公司快速打磨和迭代新產品,有望成為新的重疾險產品主要推廣渠道。

七、惠民保將逐漸出現分化

惠民保是2020年健康險領域的一匹“黑馬”,到2020年底已有140多個城市陸續推出了所在地的惠民保,行業人士估算全國各地的惠民保累計已覆蓋超過3000萬人。

惠民保本質上仍是一款商業健康險,由于保費低,參保門檻低,本身很難實現盈利。保險公司看重的是惠民保的獲客能力,在此基礎上對投??蛻暨M行二次開發,帶動其他商業保險產品的銷售。

在2020年惠民保的熱潮中,進場的保險公司既有國內排名靠前的巨頭,也有地方性的中小型保險公司,不同的保險公司在償付能力、線上服務、二次開發等方面實力差距較大。

惠民保的保障期限為一年,2020年各地推出的惠民保今年將交出首張成績單,并且面臨續保的考驗。不同城市的惠民保今年將逐漸出現分化,定價不合理、經營管理不善、參保率不高的城市惠民保很可能因為虧損難以為繼。

銀保監會去年出臺了《關于規范保險公司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業務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預計今年上半年將正式實施,惠民保也將進入規范發展的階段。

八、互聯網中介門檻將提高

互聯網健康險的業務模式近年來一直是以第三方平臺合作為主,第三方平臺就是指互聯網健康險中介平臺,中介平臺在拓展客戶、流量轉化、數據分析、精準營銷、線上服務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后,相比傳統線下渠道營銷受限的情況,互聯網健康險中介平臺優勢更加突出,線上渠道滿足了消費者“非面對面”的保險服務需求,同時倒逼保險公司加快線上化轉型。

下一階段,互聯網健康險中介平臺不僅彼此之間競爭,與保險公司也很可能面臨邊合作邊競爭的局面。隨著競爭的加劇,互聯網健康險中介行業將出現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進入2021年以來,與互聯網健康險行業、保險中介行業有關的監管措施不但全面,而且細致。保險業作為金融行業的分支,進入強監管時代是大勢所趨,互聯網健康險中介行業將出現優勝劣汰,準入門檻也將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