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只有供應鏈沒有企業。真正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工業時代以來,出現過兩種主流的供應鏈形態:大規模生產制和及時生產制,將上述供應鏈優勢發揮到極致的福特、蘋果均建立起“帝國”。
當下,智能化時代來臨,第三波供應鏈浪潮-智能化供應鏈行則降至。
工業史上第三波供應鏈變革將至
供應鏈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深度博弈的結果。從歷史上看,不存在一成不變的供應鏈,一旦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失調,供應鏈便會出現新舊汰換,即“沒有供應鏈的時代,只有時代的供應鏈”。
進入工業時代以來,人類歷史上較為著名的供應鏈變革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大規模生產制,汽車行業興起時,特點是零部件種類繁雜且成本高昂,使汽車成本居高不小。
針對上述弊端,福特首創大規模生產制:集中生產標準化產品,通過減少產品款式、集中采購物料,以量大而壓低物料的采購成本。福特也造出大量廉價車,使汽車得以普及。
第二次供應鏈變革是及時生產制,由于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具有更新換代快,生命周期短的特點,不能高庫存,不適合大規模生產制。蘋果將“及時生產制”發揮到極致,根據市場需求,持續進行頻繁的小批量采購,從而將庫存做到全行業最優水平。
當下,供應鏈的第三次變化行則將至。催生出新供應鏈產生的因素,即有固有供應鏈的弊端,也是智能化時代生產關系重塑的必然要求。
從原有供應鏈的形態看。大規模生產固然能降低成本,卻會堆積庫存;及時生產固然能做到低庫存,但對企業方方面面的能力都是極大的考驗,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斷貨,即便是蘋果,也出現過。
更重要的是智能化時代,信息無縫銜接、溝通高頻、層級扁平、組織無邊界——給供應鏈形態變化帶來巨大影響:
簡單來說,供應鏈信息流將從線性傳動向立體傳動轉變,以往供應鏈間的信息流,局限廠商與其直接相關的供應商和客戶,并不能傳導到鏈條上其他環節。
而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滲透到產業的方方面面,每個供應鏈參與者的信息得以全方位流動,由線性反饋變成相互平行的立體反饋,從而使供應鏈對市場的需求判斷更為精準,最終反饋到企業的生產和銷售環節。
新的供應鏈形態必是與諸多前沿技術相結合,能夠更高效、更敏捷的智能化供應鏈。
聯想搶跑“第三波浪潮”
目前看,在供應鏈第三波變革中,聯想跑在了前面。經過20多年的經營,聯想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打造出了一個以韌性、智能化和共贏為特征的全球化網絡,成為公司可持續發展與智能化成長的引擎。
眾所周知,疫情期間,全球企業的供應鏈大都或多或少的遇到問題,即使強如蘋果,也出現了斷貨危機。但聯想證明了自身強悍的供應鏈能力。面對疫情“黑天鵝”,聯想迅速實現復工復產,甚至創下發貨量新高。與大多數企業的“手足無措”不同,聯想供應鏈疫情考驗下依然能夠調度自如。
為什么能如此堅忍?看看聯想是怎么干的。
聯想是全球高科技巨頭中少有的保有制造能力的公司。一般來講,蘋果+富士康,是高科技行業的常用模式。而聯想獨辟蹊徑,經過20多年的深耕,構建了全球著名的雙模式生產制造,即自有制造EMS和外包ODM模式。特殊期間,該模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聯想在全球共有30多座工廠,在國內更是擁有武漢、合肥、深圳“鐵三角”智能制造基地。自有工廠讓聯想實現高效協同,通過嚴苛的質量標準保證產品質量,無論數據還是運營,都可視透明,從而提升生產效率和決策速度,并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
高科技產品生產往往較為復雜,一臺PC、一部手機,其中可能包含上千個零部件,缺一顆螺絲釘都無法按時交付,而且這些產品需求都是多樣少量的。聯想擁有2000多家核心供應商,支持其供應鏈高效運轉的指揮系統,在內部被戲稱為“最強大腦”。它是聯想自主研發的智能控制平臺,既是供應鏈的運營中心,也是管理中心和決策中心,確保了前端供應商,甚至是供應商的供應商,以及客戶能夠實現360度的信息可視化,無論是訂單、生產、制造還是物流環節,都有清晰可見的數據。
除了端到端的精準匹配,“最強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風險預警,提前預判,進而提前行動。高科技制造業和消費互聯網不同,試錯成本巨大,供應鏈必須具有消費洞察、風險預判、創新研發、大規模產出的能力,這也是在過去兩三年聯想供應鏈一直專注投入的方向。
在傳統供應鏈還在強調高效和低成本制造時候,聯想已經開始平衡低成本與敏捷和韌性之間的關系,在不確定性中做好風險管控,讓供應鏈成為支持公司增長的新引擎。
聯想會是下一個福特、蘋果嗎?
供應鏈依附于公司存在,公司依附于特定社會經濟的時代特征存在,特定的時代特征又會催生出新的生產關系,進而重構供應鏈形態。
在新供應體系中建立優勢的企業,往往能夠將名字深深印在時代的車轍上。大規模生產制的福特,及時生產制的蘋果,莫不是如此。如今的聯想,無疑也正走在這條路上。
拉長周期看,聯想供應鏈更大的想象力在于將智能化供應鏈優勢開放出去,賦能更多的行業、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公司也將獲得新的業績增長點。
實際上,將供應鏈由成本部門,變為利潤部門的案例,在商業世界中并不少見,典型的就是京東。物流最初只是京東滿足自營電商送貨需求的成本部門,但隨著供應鏈能力外放,如今,供應鏈已經成為京東增速最快的業務。
反觀聯想,從服務自身業務到達則兼濟天下,聯想供應鏈未來也有望在賦能行業中獲得更多的業務增長機會。
簡單來說,其契機有三:
首先,數字化蓬勃發展大勢下,企業迸發出強烈的智能化轉型需求,企業對智能化供應鏈的需求是長期確定的。
其次,聯想自身業務積累了行業領先的供應鏈能力,無縫銜接智能化時代,企業對智能供應鏈的需求。
最后,聯想具備將技術落地到商業的基因。從過往看,聯想將大數據、AI、區塊鏈等技術耦合,進行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業務的探索。供應鏈也有望復制上述業務的發展,推動中國制造業實現“產業躍遷”,重新“卡位”全球價值鏈。
目前來看,聯想將供應鏈外放進行了初步探索。疫情期間,聯想依托供應鏈助力企業復產,以聯寶工廠為例,帶動70余家當地中小企業加入其產業鏈。
放在時代背景下,智能商業時代,所有的供應鏈,行業都值得重做一遍,聯想在賦能行業的過程中,可以做與其供應鏈沉淀下來的核心能力相關度高的業務,在升級產業效率的同時,也使自己迎來更高附加值的業務拓展機會。
當前,中國已經進入互聯網康波周期的末尾,未來從根本上提高產業效率的發展趨勢是確定的。能夠洞悉到新的時代特征,并因循它調整好自身業務的公司,才能穿越到新的周期之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