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樂信公布了Q1財報。整體來看,表現依然很穩健,用戶數、交易規模、利潤等指標均創歷史新高。本文主要分析樂信的新消費業務。
玩過刺激戰場的朋友肯定知道,大神在決賽圈都會打滿能量條,為的就是得到關鍵的加速buff。
能量條分四格,每一格都能回血、效果格格遞進,但一、二格都沒有加速效果,只有到了三、四格才能讓你跑得更快。
高速增長的新消費平臺正在打滿樂信的能量條。接下來的樂信穩健之余會跑得更快,給投資人帶來更多驚喜,這也是這份財報的一個伏筆。
1、訂單量大增53.2%,新消費平臺跑出加速度
樂信新消費平臺保持著高速增長。一季度,樂信各種新消費產品共產生7860萬訂單,同比增長53.2%。
這主要是因為各個產品給力,并且產品間還產生了奇妙的協同反應。
買鴨,先享后付。一季度推出僅一個月GMV就達6000萬,公司預計二季度有望實現3億GMV。這個表現沒得挑了;
樂卡,用戶繳納會員費就可享受品牌折扣,會員數量已達557萬,環比增長31.1%。樂卡屬于“老”產品了,增長依然很不錯;
約惠,用戶約定多次消費即可享折扣,也正展現出“爆發”力。樂信5月在合作影院推廣“約惠”模式,單月創造了365萬GMV。
以上新消費產品,表現都很搶眼。樂信的產品既滿足了消費者需求,又能解決商戶的痛點,想不增長都難。以買鴨為例:
從需求端來說,買鴨摸透了新一代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根據艾瑞《2021年新白領消費趨勢白皮書》,疫情后,年輕消費者普遍減少一次性大額支出,有63.5%年輕人愿意嘗試先享后付。
滿足用戶減少一次性大額支出的同時,買鴨并不需要用戶支付利息(買鴨從B端商戶處獲取收入),又減輕了用戶的資金成本;另一方面,買鴨不是金融產品,先享后付,不會進入央行征信,比起信貸產品,用戶顯然更樂意用買鴨。
從供給端來說,買鴨也給商家帶來不少好處。
一、提高轉化率。五一假期銷售數據顯示,買鴨模式拉動合作商圈客流量提升3成以上。
二、提高客單價。五一假期銷售數據顯示,買鴨明顯提高了李寧、戴森、CK等合作商家的客單價。
更重要的是,樂信各個新消費產品間產生了協同反應。
在商家端:樂信的新消費產品滿足的都是用戶消費需求,一定程度上,開拓的商家/商品資源可實現共享;
在用戶端:新消費產品滿足了用戶各個場景的消費需求,增加用戶黏性的同時,又能相互導流。
這也是樂信能在新消費領域跑出加速度的關鍵所在。那么,作為大家傳統認知中的金融科技公司,樂信為什么能夠做到從0到1,向新消費平臺延伸的呢?
2、樂信轉身新消費,自信從何而來?
要理解這一點,還要從新消費平臺本身說起。
本質上,新消費平臺是連接用戶和商家的載體。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平臺就會擁有用戶-商家增長的飛輪,而在發展初期,平臺往往需要有足夠的商家提供消費供給,來吸引用戶,否則增長飛輪也就無從談起。
這是樂信轉身的一大抓手,即掌握前端場景觸達能力。
從場景觸達上看,樂信新消費平臺取得了不錯的進展。還是以買鴨為例,3月份才上線,到5月底服務的商戶數就達1575個。
從美團的發展歷程看,通過地推能力構建供給端優勢,往往是平臺成功的起點。美團為什么在千團大戰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行業都在瘋狂打廣告的時候,王興挖來干嘉偉組建地推鐵軍,把線下的優質商家接入自己的平臺,然后靠供給端優勢勝出。
回到樂信身上,地推能力也不遑多讓。樂信的第一批種子用戶,就是靠地推團隊獲取來的。如今,樂信地推能力,也能幫新消費平臺在商家端趟出一條路來。
當然,做好前端的場景觸達,只是起點。樂信的新消費平臺,還要對后端的用戶風控進行把握。
首先,樂信金融科技場景與新消費場景風控的核心,都是對用戶信用的把控。能力遷移,問題不大。
其次,樂信在金融科技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資源,既通過場景積累了用戶瀏覽、點擊、付款等數據,又通過與百行征信等授信平臺合作,掌握脫敏后的用戶征信、還款數據。這讓它在新消費領域,能通過更多數據維度,評估用戶信用。
從上述角度來看,樂信能從金融科技向新消費行業延伸,并且做得不錯,正是因為有貫穿新消費平臺前后兩端的綜合能力傍身。
而從更宏觀層面出發,我國經濟正處于內需升級階段。經濟學領域的主流觀點是,內需驅動方得長期穩健的發展,經濟強國的內循環占GDP大概80%以上。
也就是說,內需升級是大勢所趨。而樂信的新消費平臺,剛好踩在了大勢節點上。那么,該如何理解新消費之于樂信的意義?
3、順勢而為,新消費正在打滿樂信能量條
回顧歷史,消費行業每個巨頭的誕生,都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
賣方市場講究商品聚集效應,沃爾瑪通過由人工售賣到貨架自選的創新,品類豐富度大幅提升,成為消費產業符號。
供需平衡時期講究商品與用戶觸達效率,能夠將商家產品輻射到全國乃至全球的超級平臺-亞馬遜應運而生。
行業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階段,僅通過廣告連接商品與用戶已經很難吸引用戶了。消費平臺要做得更多(賦能商家)、更好(服務用戶),才能吸引、留住用戶。由此,也到了后來者居上的時刻。
這對樂信來說,就是最大的“勢”。相比其它消費平臺只做商品與用戶的簡單連接,樂信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維度的服務。比如買鴨的先享后付模式,使用戶在買到商品時,節約了現金流,約惠的契約式消費則直接讓用戶以更低價格購買商品/服務。
也正是賦能商家更深度的服務用戶,新消費平臺也有效提升了商家銷售額。五一期間,買鴨模式拉動合作商圈營業額增幅達40%。
樂信憑借對供需兩端的深度賦能,新消費平臺吸引到海量商家和用戶,并形成用戶-商家增長的飛輪,成為一代新消費公司典范,也并非全無可能。
而在這個過程中,新消費平臺也將徹底打滿樂信的能量條,讓公司加速蛻變、進化。關于這一點,至少可以從以下兩點來觀察。
首先,新消費平臺將帶來全新的發展空間。一方面,樂信的用戶價值將顯著提升,相比信貸業務只符合用戶的階段性需求,消費貫穿用戶成長的各個階段,樂信的用戶LTV得到較大提升;
另一方面,新消費也會帶來全新的業務增量。樂信既可以橫向進行消費場景的延伸,又可縱向進行服務模式疊加,收入天花板將被打開。
其次,新消費平臺也可以賦能金融科技業務的發展。新消費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的海量消費場景,與用戶接觸的觸角增多,將帶動公司用戶規模的快速增長。一季度,樂信新增用戶1400萬,達到1.32億,并且公司已經連續7個季度用戶增長超千萬。
當然,我們不能孤立地看用戶增長,還要結合獲客成本和逾期率變化。
由于場景優勢,樂信一季度獲客成本(營銷費用/新增活躍用戶)為192.6元/人,同比下降66元;此外,由于場景帶來更多維度的數據,樂信逾期率也有向好趨勢,同比下降0.73個百分點。這就是新消費現階段展現出的魅力。
總的來說,消費行業正迎來發展拐點,在過往,行業講究觸達效率,誰能將商品送到更多用戶面前,誰就能脫穎而出,這也是亞馬遜、美團等巨頭崛起的時代背景。
而在當下及未來,供大于求。誰能更有效地賦能商家做用戶的深度服務,誰就能跑出來,這也是樂信新消費平臺的崛起契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