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及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新聞 > 正文

健康保障需求迫切!老年健康險市場是否能跟上?

來源:第一財經 時間:2021-12-24 08:48:30

隨著老齡化的日益加深,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問題日益突出,那目前的老年健康險市場是否能跟上?

安健康保險、英國佰仕富人壽再保險聯合上海財經大學日正式發布的《2021老年健康保障需求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白皮書》通過3633份問卷得出的數據顯示,85%被訪者具有住院醫療保障需求,但目前老年健康險市場供需“錯配”,50%以上的健康保險產品不支持65周歲及以上老人投保。

老年健康保障需求迫切

據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0%,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且老齡進程明顯加快。

老齡化提速給國家和家庭帶來一系列問題:傳統養老模式正在受到沖擊,而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問題日益突出,失能人口增加、撫養比增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增高都已成為難以避開的現實困境。

從調研數據來看,有74.6%的被訪者最擔憂的老年風險為老年重大疾病,其次為老年身體機能功能退化、喪失生活自理能力,67.5%被訪者擔憂老年患慢病及并發癥,還有54.4%、51.9%的被訪者提出對老年免疫力下降引發的小病不斷與老年人骨頭“脆”引致的意外骨折風險。

老年重大疾病進一步引發被訪者對于家庭和個人的影響,在我國目前政府老年醫療及健康管理負擔較大、個人醫療費用支出負擔增加的背景下,作為老年健康風險有力保障的商業健康保險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價值。調研結果顯示,目前被訪者對商業健康保險已形成一定的認知。

從購買行為來看,數據顯示,73.6%被訪者已經購買不同類別的商業健康保險,其中住院醫療保險的投保者最多,占比50.5%。其次,有44.1%已購健康險被訪者投保了特定疾病醫療保險,31.1%被訪者投保門診醫療保險,一次給付保險與高端醫療保險的投保人分別占比23.2%、10.3%。

來源:《2021老年健康保障需求白皮書》

針對醫療及重大疾病保險,調查數據顯示,被訪者對老年醫療保險的保障范圍需求較廣,其中對住院醫療保障的需求最高,占85%,門急診醫療費用保障與住院護理費用保障分別占到74%與71%,同時,超過六成的受訪者對于手術醫療費用保障有需求。

對于老年失能護理,被訪者表示出較大的需求,其中八成表示對失能醫療護理保障有需求,七成左右的被訪者對失能康復費用保障有需求?;谛枨?,被訪者表現出對商業老年護理保險的積極態度,七成被訪者認為必須購買商業老年護理保險,但被訪者也表現出對保障程度需求和購買老年護理保險的經濟能力的差距。

老年健康保險供給與需求仍存差距

“從調研結果來看,被訪者不僅對老年健康風險有較為清晰的認知,而且對老年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老年醫療和重大疾病保障和老年失能護理保障等老年健康保險有較大的需求。與之相對的,盡管目前市場上可供老年人選擇的保險產品眾多,但依然存在投保年齡受限、保障周期短、保障范圍小、老年專屬產品不足等問題。”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鐘明稱。

《白皮書》數據顯示,適合老年人群投保年齡和投保條件的健康保險產品較少。大多數健康保險產品設置了投保年齡限制和身體條件限制,50%以上的健康保險產品不支持65周歲及以上老人投保。即使有些健康保險產品放寬了投保年齡限制,但也不能真正惠及老年群體,因為大多數老年人患有一種及以上慢疾病,很難符合投保身體條件。目前約有2.6億老齡慢病人群難以得到商業保險保障。

同時,由于老年人身體狀況較差,患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導致賠付率高,保險公司大多很難為老年人群提供長期保險。另外,老年健康險市場還存在尚未形成商業生態鏈、長期護理保險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等問題。

安健康保險總精算師兼首席風險官丁雯建議,要加快滿足70歲以上高齡老人保險保障需求,積極研發老年專屬健康保險產品,通過差異化的產品設計與核保規則設計,提高老年人的可承保;同時拓展可保人群,進行慢病產品開發,突破慢病老人“不能投保”的難關。

基于目前的市場情況,《白皮書》認為,未來我國老年健康保險的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

首先是醫養結合模式,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有機銜接,推動醫療、康復、養生、養老等“醫養一體化”發展,實現社會醫養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目前我國龍頭保險企業如安、泰康、太、太保等均已陸續布局養老產業。

其次是保險+居家養老模式,這是最為符合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老人慣思維的養老模式,由商業老年健康保險通過提供居家護理服務,將護理保險金轉變為實際的服務,直接化解老年人就醫、陪護、特殊護理、重癥照護、康復等難題,填補傳統健康護理保險在服務方面的空白。

最后是老年健康保險生態圈,未來的老年健康保險可由商業保險公司經營,依托國家政策支持、共享醫療機構信息、與專業養老和服務機構密切合作,形成良生態圈。

相關閱讀